桂子山,原台南市區第一高峰,也是唯一的山丘,矗立於水交社文化園區內,彷彿時間長河中的靜默見證者。明清時期,這片高地被視為俯瞰海岸線的制高點,因而擁有「汐見之丘」的雅號。隨著時代更迭,這座僅有29.5公尺的沙質山丘,從沙丘群的一部分到日治時期的都市規劃,再到今日的文化景點,始終承載著不同時代的記憶。
走在水交社眷村巷弄遺址中,彷彿能感受到昔日生活的痕跡。巷弄裡的舊牆與殘留的地基,訴說著那段屬於眷村的過往。沿著這些蜿蜒小徑,目光不禁被桂子山的輪廓吸引,那是巷弄之間的另一個時空,靜靜佇立,等待被重新發現。
站在眷村遺址巷弄中,抬頭看向桂子山,山頂的小涼亭隱約可見。那曾是1930年代的建築遺跡,如今依然保留著當年的風貌。桂子山的身影,穿越了日據時期的棒球場與賽馬場,也見證了戰後的眷村興衰,一如往昔般沈穩。
步入桂子山下,迎面而來的是一面簡介看板。那是多年來都未曾被移動的說明版,上面記載著這片土地的故事。
繞回水交社的另一側,我們再次從眷村巷弄的遺址出發,準備上山。
從水交社巷弄走向桂子山,一塊老招牌指示著「桂子山」、「排練場」、「會議室」和「眷村巷弄遺址」。這簡潔的標示,彷彿提醒著來訪者,這裡曾是多個時代的交會點。巷弄中安靜的氛圍,讓人步步靠近那段沉睡的歷史。
整頓後的桂子山角入口,鋪設平坦的步道,搭配以石塊堆砌的護坡牆,展現自然與人為交織的美感。這是眾多入口之一,但其開闊的設計和醒目的標牌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入口。拾階而上,山頂的涼亭清晰可見。
入口處立著一塊全新的銘牌,鋼鐵材質刻印著「桂子山」字樣,簡單卻不失質感,背後以石籠堆砌作襯。
新的銘牌旁,放了一塊桂子山的地圖。地圖以簡潔的線條標示步道路徑、山頂涼亭與三角點的位置,清楚指引訪客通往各個景點,讓攀登之旅更加便利。
沿著步道往上,迎面便是桂子山碉堡。這座磚牆結構的建築曾是防禦設施,如今正計畫轉型為特展空間,未來將以展覽形式呈現其歷史與故事。碉堡簡潔的門牌標示開放時間,靜靜等待著訪客一探究竟。
通往山頂涼亭的路分為兩側,其中一側是整齊的階梯步道,鋪設堅實且附有扶手。我們去的那天是開幕前,沿途還有以鐵籠圍著石籠圍邊,不知道之後會不會拆掉?
通往山頂涼亭的路途中,可以見到碉堡的外牆,紅磚與圓石層疊堆砌,展現粗獷而穩固的結構。牆上覆蓋的綠樹枝葉隨風輕動,為這段充滿歷史感的建築增添了自然的氣息。
站在階梯步道的高處往下看,整條路徑蜿蜒而下,兩側以石塊堆砌的護坡點綴,展現出結構的層次感。從這個角度俯瞰,周圍的綠意與遠處的開闊景致盡收眼底,讓人感受到自然與人為設計的完美融合。
抵達山頂,前後不過短短三分鐘。站在涼亭處向下望去,映入眼簾的是整片開闊的景色,眷村遺址的基座排列整齊,草地與樹影交錯,勾勒出一幅靜謐又富歷史感的畫面。
山頂的另一處視野,可以俯瞰水交社的大榕樹。這棵台南市珍貴樹木編號243號,已有80年以上樹齡,枝葉茂密、根系盤繞。以前總是從地面仰望,今日從高處俯視,換個角度,更能感受到這棵榕樹的雄偉與歷史韻味,彷彿見證著這片土地的滄桑變遷。
山頂的空間佈置簡約,幾張木質座椅環繞著一個小型展示牌,上面刻有圖案與「桂子山」字樣,增添了視覺與文化的細節。這片開放的空間,不僅提供休息,也讓人能靜靜欣賞周邊的景色,遠眺台南市的綠意與城市風貌。
桂子山的涼亭以簡潔穩固的結構立於山頂,前方設有介紹牌,記錄了這座涼亭與科學史的交集。1955年,美國聯勤測量學校與台灣合作,在桂子山設站進行日環食觀測,用於大地測量研究。當時由尹鍾奇上校率領的教職員,與國際測量專家一同參與了這次觀測,這段科學與文化的歷史,如今靜靜地保存在這片山頂之上,成為遊人緬懷的片段。
涼亭的外觀以柱式結構支撐,簡單卻不失穩重感。柱體圍繞中央空間,與周圍的自然景致融為一體,形成一個靜謐的觀景場所。四周的石砌護邊,進一步強調了結構的穩固性與整體感,這座涼亭不僅是地標,更是歷史的見證。
從涼亭底部仰望,能清楚看到屋頂的設計細節。平整的混凝土屋面展現出實用性,柱間的支撐結構則透露出堅韌的建築美學。涼亭下方的空間不僅提供了遮陽避雨的功能,更為遊客創造了一個放鬆和觀景的場所,靜靜述說著桂子山曾經的故事。
遊記名稱:原台南市第一高峰:桂子山
圖文版網誌:https://www.tainanlohas.cc/2025/01/shuei-jiao-she-gueizih-hills.html
地址:台南市南區興中街69巷10號
電話:06-2633467
營業時間:24小時
公休:無
門票:無
推薦景點:涼亭與日環食觀測史跡、山頂全景視野與水交社大榕樹、步道與碉堡遺跡
座標(度分秒):22°58'40.1"N 120°12'10.2"E
來看看樂活台南最近的足跡: |
走在水交社眷村巷弄遺址中,彷彿能感受到昔日生活的痕跡。巷弄裡的舊牆與殘留的地基,訴說著那段屬於眷村的過往。沿著這些蜿蜒小徑,目光不禁被桂子山的輪廓吸引,那是巷弄之間的另一個時空,靜靜佇立,等待被重新發現。
站在眷村遺址巷弄中,抬頭看向桂子山,山頂的小涼亭隱約可見。那曾是1930年代的建築遺跡,如今依然保留著當年的風貌。桂子山的身影,穿越了日據時期的棒球場與賽馬場,也見證了戰後的眷村興衰,一如往昔般沈穩。
步入桂子山下,迎面而來的是一面簡介看板。那是多年來都未曾被移動的說明版,上面記載著這片土地的故事。
繞回水交社的另一側,我們再次從眷村巷弄的遺址出發,準備上山。
從水交社巷弄走向桂子山,一塊老招牌指示著「桂子山」、「排練場」、「會議室」和「眷村巷弄遺址」。這簡潔的標示,彷彿提醒著來訪者,這裡曾是多個時代的交會點。巷弄中安靜的氛圍,讓人步步靠近那段沉睡的歷史。
整頓後的桂子山角入口,鋪設平坦的步道,搭配以石塊堆砌的護坡牆,展現自然與人為交織的美感。這是眾多入口之一,但其開闊的設計和醒目的標牌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入口。拾階而上,山頂的涼亭清晰可見。
入口處立著一塊全新的銘牌,鋼鐵材質刻印著「桂子山」字樣,簡單卻不失質感,背後以石籠堆砌作襯。
新的銘牌旁,放了一塊桂子山的地圖。地圖以簡潔的線條標示步道路徑、山頂涼亭與三角點的位置,清楚指引訪客通往各個景點,讓攀登之旅更加便利。
沿著步道往上,迎面便是桂子山碉堡。這座磚牆結構的建築曾是防禦設施,如今正計畫轉型為特展空間,未來將以展覽形式呈現其歷史與故事。碉堡簡潔的門牌標示開放時間,靜靜等待著訪客一探究竟。
通往山頂涼亭的路分為兩側,其中一側是整齊的階梯步道,鋪設堅實且附有扶手。我們去的那天是開幕前,沿途還有以鐵籠圍著石籠圍邊,不知道之後會不會拆掉?
另一條路是無障礙通道,底層採用有彈性的網狀材質,設計上兼顧舒適與安全。寬敞的通道搭配穩固的欄杆,讓不同需求的訪客都能輕鬆抵達涼亭,欣賞桂子山的全景。
通往山頂涼亭的路途中,可以見到碉堡的外牆,紅磚與圓石層疊堆砌,展現粗獷而穩固的結構。牆上覆蓋的綠樹枝葉隨風輕動,為這段充滿歷史感的建築增添了自然的氣息。
站在階梯步道的高處往下看,整條路徑蜿蜒而下,兩側以石塊堆砌的護坡點綴,展現出結構的層次感。從這個角度俯瞰,周圍的綠意與遠處的開闊景致盡收眼底,讓人感受到自然與人為設計的完美融合。
抵達山頂,前後不過短短三分鐘。站在涼亭處向下望去,映入眼簾的是整片開闊的景色,眷村遺址的基座排列整齊,草地與樹影交錯,勾勒出一幅靜謐又富歷史感的畫面。
山頂的另一處視野,可以俯瞰水交社的大榕樹。這棵台南市珍貴樹木編號243號,已有80年以上樹齡,枝葉茂密、根系盤繞。以前總是從地面仰望,今日從高處俯視,換個角度,更能感受到這棵榕樹的雄偉與歷史韻味,彷彿見證著這片土地的滄桑變遷。
山頂的空間佈置簡約,幾張木質座椅環繞著一個小型展示牌,上面刻有圖案與「桂子山」字樣,增添了視覺與文化的細節。這片開放的空間,不僅提供休息,也讓人能靜靜欣賞周邊的景色,遠眺台南市的綠意與城市風貌。
桂子山的涼亭以簡潔穩固的結構立於山頂,前方設有介紹牌,記錄了這座涼亭與科學史的交集。1955年,美國聯勤測量學校與台灣合作,在桂子山設站進行日環食觀測,用於大地測量研究。當時由尹鍾奇上校率領的教職員,與國際測量專家一同參與了這次觀測,這段科學與文化的歷史,如今靜靜地保存在這片山頂之上,成為遊人緬懷的片段。
涼亭的外觀以柱式結構支撐,簡單卻不失穩重感。柱體圍繞中央空間,與周圍的自然景致融為一體,形成一個靜謐的觀景場所。四周的石砌護邊,進一步強調了結構的穩固性與整體感,這座涼亭不僅是地標,更是歷史的見證。
從涼亭底部仰望,能清楚看到屋頂的設計細節。平整的混凝土屋面展現出實用性,柱間的支撐結構則透露出堅韌的建築美學。涼亭下方的空間不僅提供了遮陽避雨的功能,更為遊客創造了一個放鬆和觀景的場所,靜靜述說著桂子山曾經的故事。
遊記名稱:原台南市第一高峰:桂子山
圖文版網誌:https://www.tainanlohas.cc/2025/01/shuei-jiao-she-gueizih-hills.html
地址:台南市南區興中街69巷10號
電話:06-2633467
營業時間:24小時
公休:無
門票:無
推薦景點:涼亭與日環食觀測史跡、山頂全景視野與水交社大榕樹、步道與碉堡遺跡
座標(度分秒):22°58'40.1"N 120°12'10.2"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