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海湧與它的時代:二戰下台籍戰俘監視員特展|台灣歷史博物館|展覽

聽海湧與它的時代:二戰下台籍戰俘監視員特展|台灣歷史博物館|展覽
樂活台南合作提案 加入樂活Threads
「聽海湧」與它的時代:二戰下台灣人的戰火與掙扎

公視戲劇《聽海湧》以二戰為背景,講述台籍戰俘監視員新海志遠的故事,帶出台灣人在殖民統治下被捲入戰爭的無奈與掙扎。他們被迫遠赴南洋戰場,在軍隊命令與人性之間拉扯,戰後更面臨身分認同的轉變與戰爭審判的考驗。
來看看樂活台南最近的足跡:
  1. 支持樂活台南:加入樂購之門社團
  2. 必看!台南人推薦:美食大調查
  3. 台南人在地的點點滴滴、回憶與趣圖
  4. 台南吃什麼?來看看近期食記
  5. 台南哪裡玩?來看看近期遊記
  6. 台南週末活動懶人包總整理
  7. 丹丹漢堡最新菜單、分店資訊
提供台南活動、市集、展覽、慶典、嘉年華等資訊: 填寫表單👉 https://forms.gle/6DriTvKTQ8k8JvELA
重要:若您或貴單位主動投稿,會額外有獨立文章曝光在樂活台南粉專唷!

戰爭的開端與台灣人的動員

1937年,中日戰爭爆發,隨後擴大為二次世界大戰。台灣作為日本殖民地,成為日本的戰爭資源供給地。台灣總督府透過皇民化運動與各種宣傳,試圖將台灣人塑造成「皇民」,為戰爭服務。

在這樣的背景下,許多台灣人被徵召或「志願」前往戰場。他們擔任軍夫、軍屬等職務,其中包括負責管理戰俘的戰俘監視員。這些台灣人在戰場上經歷了殘酷的現實,也面臨著身分認同的矛盾。

戰俘監視員:監視與被監視之間

《聽海湧》中的主角新海志遠,就是一名戰俘監視員。他和其他監視員一樣,受命管理來自歐美的戰俘。在軍隊的嚴格規範下,他們必須執行任務,但同時也目睹了戰爭的殘酷,並在與戰俘的互動中產生了複雜的情感。

終戰與審判:回家的路迢迢

1945年戰爭結束,盟軍接管戰俘營,開始對戰犯進行審判。許多戰俘監視員因被指控虐待戰俘而遭到起訴。此時,台灣人的身分認同再次面臨挑戰。他們從戰前的「日本人」變成了戰後的「中國人」,如何在新的政治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,成為他們必須面對的課題。

戰爭的傷痕與反思

戰爭結束後,台灣人對於戰爭的結果有著不同的感受。有人歡欣鼓舞,有人感到迷茫,也有人對新政府抱有期待,卻最終失望。無論如何,戰爭都在台灣人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痕。

《聽海湧》與它的時代特展,透過戲劇、歷史文物與檔案,帶領觀眾深入了解這段被遺忘的歷史,反思戰爭對台灣人帶來的影響,並思考身分認同、人性與戰爭責任等議題。

「聽海湧」與它的時代:二戰下的台籍戰俘監視員特展
時間:2024/9/10(三)- 2025/6/8(日)9:00 - 17:00
地點:台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1樓大廳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