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期:2021年01月08日~2021年12月31日
地點:展示教育大樓1樓大廳
說到臺灣歷史上的船,大家率先浮現的印象,也許是體積龐大、乘風破浪的遠洋船舶;不過,其實還有更多船,不在遙遠的大海,而是在我們熟悉的生活周遭。就有這麼一艘小船,曾經在臺南與安平的水面上,悠揚晃蕩超過一甲子時間,最後還晃進了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的展場大廳裡。
這個展覽,將要走近臺史博重要的館藏品「單桅手撐船」,從遺留在船體上的各種線索出發,閱讀它曲折卻豐富的船生(life of the boat)故事,同時也回顧一段在這塊土地上可能早已遺忘的人-水(man-water)緊密互動關係。
單元一 偉大的航道,就在水淺的地方:關於臺灣淺水域船舶的15件事
臺灣四面環海、溪流眾多,在海邊(如淺海、潟湖等)及內陸(如河流、湖泊等)等淺水域地區,人們常以船舶從事漁撈、客運、貨運或其他產業活動。不同地方的淺水域船舶,有不同的名稱、形式與功能。但也有共同的特徵,像是大多為平底船;尺寸及載重量較小;動力除了風力,還有人力的搖槳或撐篙等。
每一種不同的淺水域船舶,都反映了長久以來人們與臺灣水文環境共生互存的方法。
單元二 臺南水上好撐船:手撐船與臺南淺水域
臺南,是館藏單桅手撐船最主要的活動舞臺。
臺南曾經倚臨一片名為「臺江內海」的廣大潟湖,俗稱「內海仔」。為了因應潟湖沙多水淺的地理環境,人們以手撐船等淺水域船舶作為主要的交通及貨運工具,因此形成了眾多船舶熱絡往來的畫面,既反映當時人們的生計與商業活動,也讓許多人留下了「安平晚渡」等深刻的景觀印象。館藏手撐船,即是這段人與臺南水文環境互動過程的結晶之一。
單元三 船家之寶:安平林家的撐船事業
館藏單桅手撐船是20世紀初期臺南安平林家的撐船載貨工具之一。林家經營手撐船始於林老福,初期向三井物產株式會社承攬安順鹽場運鹽工作;後由其子林天慶接手,並於戰後初期改為地方民眾載送各種生活用品,人稱「阿慶伯仔」。至1970年代,林家撐船事業才告終止。
安平手撐船曾頻繁穿梭於臺南水域,如今只剩下館藏此艘,彌足珍貴,也見證臺南安平的生活文化。
單元四 閱讀一艘船:手撐船部位看透透
館藏單桅手撐船全長7.9公尺、寬2.08公尺、深0.79公尺,頭尾方正,前段微翹,平底,在安平手撐船中略屬中型船體,推測為20世紀初期於安平建造。從船體構造來看,這艘船與中國福建沿海一帶傳統帆船工法類似,可視為漢人造船技法的代表;而安平林家後人也在船上的某些角落留有過往記憶。
我們可更靠近它,從船上各種結構、部位與斑駁痕跡,閱讀它的故事。
單元五 整個博物館,就是我的碼頭:手撐船的新航路
隨著四草地區的對外陸路交通越來越便利,傳統水路運輸也漸趨式微,林家手撐船的貨運生意因此逐漸踏入尾聲。
大約在1970年代晚期,館藏手撐船就不再出航運貨,閒置於鹽水溪南岸的泊船處,之後更沉入水底。但沒多久,人們再度重新發現它,它因而踏上另一段具有不同任務的新航路,繼續開展其生命故事。
物的生命史.我們的故事
館藏單桅手撐船,因臺南安平的淺水域環境而生,林家三代人靠它揚帆撐篙、載鹽運貨,既是經營傳統水運事業的重要工具,也串起水域空間的人群與物流網絡。之後,因為地理與社會環境的變遷,它不再載貨,改載土地的故事、歷史與記憶。臺史博是它現在停靠的碼頭,其生命史尚未告終,仍繼續在為人們說故事。
這段歷程,因物換星移而有起有落,裝載的東西也各自不同,卻是百年來臺灣人與水互動的歷史經驗結晶及記憶所繫之處。而臺灣還有更多像手撐船一樣的船舶,縱橫臺灣各地,為人們承載各種貨物、回憶、歷史線索,甚至是感動與希望。
每艘船的生命史,也是我們自己的故事。
※ 本文僅為曝光活動介紹,活動細節請參考官方說明。
※ 如遇天氣不穩定、天災或重大事故,有可能會取消活動,出發前先請聯絡主辦單位確認。
※ 歡迎提供活動資訊、資料,請點以下連結填寫表單 → https://goo.gl/NEQuhV
【相關文章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