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江公園發現百年消失珍稀昆蟲 第4期城西垃圾掩埋場開發有變數


台江國家公園委託台南大學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團隊進行昆蟲調查,在睽違百年後,再次記錄到蓬萊沙蜂、褐胸蝶角蛉、黃斑海黽等3種珍稀昆蟲。


南大生態系主任張原謀表示,黃斑海黽、蓬萊沙蜂、褐胸蝶角蛉都是自發表紀錄以來,第一次重新被調查到,其中,黃斑海黽迄今已近百年,其他2種均已逾百年。

台管處保育課長黃光瀛表示,台江國家公園內除了有黑面琵鷺、台灣暗蟬等珍稀的物種之外,也有很多新發現的物種,其中不少在台江新發現的昆蟲,都是非常稀有、特殊的昆蟲。

南大生態系研究團隊包括系主任張原謀、副教授黃文伯及專任助理莊棨州,去年執行「台江國家公園昆蟲資源調查計畫」時,發現台江國家公園內有不少鮮為人知的特殊昆蟲。

這些珍稀昆蟲幾乎未曾出現於國內昆蟲圖鑑,包括黃斑海黽、長縱條瓢蟲、大員牙蟲、姬黑條金龜、蓬萊沙蜂、刺蝶角蛉、褐胸蝶角蛉、褐頂蝶角蛉、土阱蟻蛉、胸紋蟻蛉、臀腋蟻蛉、沙阱蟻蛉,展現台江昆蟲相與眾不同的面貌。


蓬萊沙蜂棲息在防風林與沙灘之間,常聚集在棄置蚵殼上大啖蒼蠅,與台南地區的養蚵產業息息相關,由於模式標本位於海外,長年無法鑑定,拜標本數位化之賜,才讓牠自1913年發表以來再次被發現。


褐胸蝶角蛉則棲息於陸化的濕地中,1912年德籍漢斯.紹德(Hans. Sauter)曾在安平採得大量標本,百年來未再有相關調查記錄,研判本種在台灣的分布可能侷限於台江一帶。


黃斑海黽是由江崎悌三(Teiso Esaki)於1921年在安平採集,為國內已知唯二會在海邊活動的水黽,也是唯一一種只棲息於紅樹林環境的種類。牠們普遍分布於台江境內的紅樹林中,喜歡在樹林遮蔭、流速緩慢的感潮溝中活動,捕食掉落水面的小昆蟲,自1924年以來便未曾被發現。

南市垃圾掩埋場開發有變數

台南市垃圾量減不下來,環保局有意啟動城西垃圾掩埋場第4期開闢計畫,但因台江國家公園進行昆蟲調查時,曾記錄到當地有台灣特有種的台灣暗蟬等珍稀昆蟲,對此,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張維詮認為,雖然該計畫已通過環差評估,但仍須依國家公園法納入審查。

今天是世界消費者日,台南社區大學選在安南區果菜市場辦活動,呼籲消費者拒買過度包裝或一次性的使用商品,同時也籲請大家配合垃圾減量,如此才能減緩垃圾掩埋場的開發壓力。

張維詮說,雖然整個城西掩埋場計畫於2003年已經通過環境影響評估,但台江國家公園直到2009年才成立;其中,第4期的開闢計畫已於去年完成環差分析,然因開發範圍位於台江國家公園內,尤其該處委託學術單位進行昆蟲調查後,發現當地擁有豐富的昆蟲生態,例如台灣特有種的台灣暗蟬,以及已消失百年的蓬萊沙蜂、褐胸蝶角蛉、黃斑海黽等3種珍稀昆蟲,顯示生態保育十分重要。

相關文章